东风2型机车资料

东风2型机车资料

东风2型内燃机车(DF2),原称ND2型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的内燃机车车型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代电传动内燃机车的代表车型之一,与东风型、东风3型机车通称为“老东风”。东风2型内燃机车是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于1964年研制成功的调车内燃机车,装用一台1080马力的6L207E型二冲程中速柴油机,适用于大型枢纽车站、编组场的调车作业、区间的小运转作业任务,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内燃化初期的主型调车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和成都机车车辆工厂于1964年至1986年间共生产了148台该型机车。除此之外,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于1967年亦试制了一台1800马力的东风2增型机车,采用涡轮增压的6L207EZ型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但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1950年代,中国在大跃进形势的推动下踏上牵引动力内燃化的道路,并开始仿造试制多种形式的内燃机车。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制定了《铁路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牵引动力的改造是铁路技术改造的重点,要逐步由蒸汽机车转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1958年9月,大连机车车辆厂参照苏联的TE3型柴油机车,成功试制了两台巨龙型内燃机车。巨龙型内燃机车是直流电传动的干线货运内燃机车,由两节结构相同的2000马力内燃机车联挂组成,采用仿苏联2Д100型二冲程中速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1960年底,铁道部要求大连厂在巨龙型机车的基础上,改进及试制2Д100型柴油机和ND型内燃机车。1963年12月,大连厂制成了ND型内燃机车,并于1965年投入批量生产,1966年改称为东风型内燃机车。东风型机车装用仿苏联2Д100型柴油机的10L207E型二冲程柴油机,装车功率调整为1800马力,采用直流电传动。
1961年,在大连机车车辆厂仿制2Д100型柴油机的同时,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也开始试制柴油机。1963年,铁道部成立了“大功率牵引动力内燃化、电气化领导小组”,确定了由戚墅堰工厂生产6L207E柴油机和ND2型调车内燃机车(“N”、“D”分别代表内燃机车、电力传动,是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其中,柴油机由大连机车车辆厂和戚机厂共同设计,主发电机和牵引电动机由上海电机厂等单位协作,整车由戚机厂设计并试制 [2]。1964年5月,戚墅堰工厂在10气缸的10L207E型柴油机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台6气缸的6L207E型直列式二冲程柴油机,装车功率为1080马力。1964年10月,首台ND2型调车内燃机车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试制成功。1964年12月,这台机车交付北京铁路局北京内燃机务段试用,同年经铁道部鉴定批准后投入批量生产。1966年9月,ND2型机车正式更名为东风2型机车。
东风2型内燃机车总共生产了148台(不包括东风2增型),其中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在1964年至1983年间生产145台,成都机车车辆工厂于1985年至1986年间生产3台。1976年,东风2型内燃机车获得铁道部授予全路铁路科技优秀项目奖 [3]。该型机车作为中国第一代电力传动调车内燃机车,曾经是中国铁路内燃化初期的主型调车机车,其踪影遍及全国多个铁路局担当调车及小运转作业。1980年代初,由于香港境内的九广铁路英段(今港铁东铁线)的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加上为配合九广铁路英段进行现代化及电气化计划的过渡期,1981年4月至1982年4月期间,当时的九广铁路局曾向广州铁路局租用数辆东风2型机车,由香港司机驾驶并牵引本地的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

东风2型技术数据:

制造厂

戚墅堰机车车辆厂

成都机车车辆厂

用途

调车及小运转

产量(台)

148

生产年份

1964年—1986年

柴油机

6L207E

装车功率(马力)

1,080

装车功率(千瓦)

805

主发电机(额定功率)

ZQFR-1350(1,350千瓦)

牵引电动机(额定功率)

ZQDR-204(204千瓦)

华氏轮式

0-6-6-0

轴式

Co-Co

整备重量(吨)

113

轴重(吨)

18.8

构造速度(公里/小时)

95.3

持续速度(公里/小时)

9.3

起动牵引力(公斤)

30,000

起动牵引力(千牛)

294

持续牵引力(公斤)

20,350

持续牵引力(千牛)

200

轮径(毫米)

1,050

轨距(毫米)

1,435

车钩中心线间距(毫米)

16,340

最大宽度(毫米)

3,374

最大高度(毫米)

4,607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米)

80

燃油储备量(公斤)

4,000

机油储备量(公斤)

1,000

水储备量(公斤)

600

砂储备量(公斤)

1,000

东风2型机车资料: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