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丰沙铁路上下行哪条是先修的?

25
回复
3775
查看
[ 复制链接 ]
丰沙铁路雁翅到邢家堡上下行不在一起,互相穿越,很是经典。想请教大家哪条是原创,哪条是复线。越详细越好!
2012-5-4 09:46:32
有一种说法是上行整体早于下行。
另一种说法,老线为雁翅下行到珠窝上行到沙城。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珠窝附近几个隧道的牌子,或许有一些线索。
2012-5-4 10:39:57

使用道具 举报

上行线是老线隧道都是1954年那会儿修建的,而且上行所有隧道都没有整体道床的。
而且从限速上看上行限60,下行限70。
2012-5-4 22:47:52

使用道具 举报

只是看看 发表于 2012-5-4 10:39
有一种说法是上行整体早于下行。
另一种说法,老线为雁翅下行到珠窝上行到沙城。

珠窝--雁翅区间上行线那个长隧道似乎比青白口西边那个还长

另外如果老线是沿下行到珠窝的话,应该怎么接入珠窝站呢?
2012-5-5 00:04:44

使用道具 举报

只是看看 发表于 2012-5-4 10:39
有一种说法是上行整体早于下行。
另一种说法,老线为雁翅下行到珠窝上行到沙城。

还有就是上行线芹峪口那个桥,桥墩样式和上行线其他桥差不多
2012-5-5 00:05:53

使用道具 举报

caixu 发表于 2012-5-4 22:47
上行线是老线隧道都是1954年那会儿修建的,而且上行所有隧道都没有整体道床的。
而且从限速上看上行限60, ...

我们那参与过丰沙建设的老人也是这么说的,二线(下行)是六十年代后建的,修建二线的时候,上下行有过调整,具体怎么调整的我没问清楚!顺便多说两句,老辈们说,现在的斜军大桥和一号桥之间的那几个废桥墩以及斜河涧站下行出站后,上行线外侧的那几个废弃隧道都是日军侵华的产物!
2012-5-5 01:33:37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网 DF5-1835 在08年的帖子(http://www.railway-club.com/foru ... hread&tid=20620)中,记载上行16号隧道标记为1953年。由此可推测珠窝-雁翅段同样上行是老线。

如果谨慎一些,还是应该看一下珠窝附近几个隧道的年代。老线应不晚于1953,新线应不早于1959(复线工期1959-1972)。
比如珠窝上行出站的上行18号,珠东下行出站的长隧道(下行30号?),也包括电厂线从珠东引出的几个隧道。
部分隧道口可能有后来增建的棚洞等工程,应注意排除。

另:
1。上下行的调整也可能是雁翅以近并行段的调整。
2。结论应支持“七号桥”的命名。七号桥1960开建,1966完成。珠窝水库1958开建,1961完成。
2012-5-5 04:40:00

使用道具 举报

从丰沙四次相互跨越看明显是上跨的施工难度要小于下穿,所以下行是后修的。而且线路质量明显就是下行好于上行。
2012-5-5 07:51:24

使用道具 举报

丰沙线是1955年底通的车,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年这条线是号称“七十来个洞子八十多座桥”。在车上经常能看到乘客数“洞子”,但是真正能数准的寥寥无几。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走这条线,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变”,过去时走的线路回来时就已经“变”了。那个时期在丰沙线几乎没有走过“同一条路”。
丰沙线并不是修了一条线路成为单线铁路后,原先的线路不动在它的旁边再修一条线路而成为复线的。
要确定现在的丰沙线究竟哪一段还是1963年版的,绝对是一个浩繁的工程。
如果丰沙线的这段历史能够记录下来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2012-5-5 08:33:24

使用道具 举报

caixu 发表于 2012-5-5 07:51
从丰沙四次相互跨越看明显是上跨的施工难度要小于下穿,所以下行是后修的。而且线路质量明显就是下行好于上 ...

沙城海拔比丰台高500来米,丰沙老线是带着坡上去的。
这样看,复线应该会在下穿和上跨之间统一选择一种,否则坡度更难控制。

修复线期间永定河上一些水库也出现了。
如果采用下穿,则或者限制水库的水位,或者用大坡道在水库附近至少和老线拉平。
2012-5-5 11:41:35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