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枝花市的历史比不上新中国的历史那么长,但是这座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在今天产业升级的大潮下已经老态尽显。街道上破旧的上个世纪统一风格的老居民楼一层层排开,看不到朝气。大街上行人并不多,道路看起来落寞而不整洁,甚至有些街角散发着垃圾的腐臭味。火车穿过郊外的农垦区,山坡上栽种着一排排的芒果树。一个个被白纸袋包裹好的芒果挂满枝头,引人注目。硕果累累的树枝上,结满了这里人们的希望。然而农业生产毕竟是最原始的业态:芒果种得再多,喂不饱经济发展的账单;攀枝花树长得再高,高不过巍巍群山。很多地方都有资源枯竭以后发展旅游的经验,然而在这个被难以进步的交通条件掣肘的地区,即使是旅游业也看不到那么美好的前景。整体搬迁无论在金钱上、时间上还是生活质量上,付出的成本都太过高昂。更何况面对今天日渐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曾经大三线的战备功能恐怕要又一次被提上日程。大三线不能就这样消失,但是发展也不能因此停滞。未来的路在何方?这是不是我们这个独特的国家面临的独特的挑战?这些问题恕学识浅薄的我不能回答。有句话说:“国家走一步弯路,多少人的一辈子就没了。”而即使大三线建设肯定是正确的决策,它也影响了无数人甚至他们的子孙后代。建设者们来了,扎根了,繁衍了,再想走,就不容易了。我们希望国家不会亏待那些曾经为了它前赴后继的功臣们,也希望未来成昆铁路和大三线不会只化作历史书上的一段描述。 |
2021-1-24 10:1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