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铁路?我们的铁路建设标准是什么?
既然明白铁路必须得建,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铁路?从客运角度来说,旅客需要的是一种能将其安全快速舒适运抵目的地的交通工具。毫无疑问,铁路和航空占有了先机。铁路客运长期受到运能不足的制约,相信这一点对春运回不了家和挤着回家的人都深有体会。这个时候铁路扮演的完全是公益性的角色,运输旅客的主要目的不是营利,而是政治任务。什么方法能提高运能?加密行车班次、增大单列容量、提高行车速度,甚至影响铁路正常运营的“客代货”(开行一对客车就意味着有两对货车不能开行)模式都派上了用场。前几次既有线大提速和运能扩能改造的行动虽使运能不足的状况有所缓解,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新建铁路线才能进一步提升运能(市场需求决定了航空和公路运输分担不了太多的旅客量,大多数人出门铁路还是首选)。我国的庞大人口基数决定了交通运输发展必须平衡好客货运的关系,铁路自然责无旁贷。因而解决好众多人民群众的出行问题是铁路行业发展必须把握好的方向。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铁路运输并不是以客运为主,可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铁路运输必须将客货运两者一起抓,同时还要平衡好公益运输和盈利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说,旅客是中国铁路最重要的“货物”,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保障客运运输的稳定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既有线不能完全满足客运需要的情况下,新建客运专线就成为必然选择。对于客运,高速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在“慢车”上受的苦太多了。现在加快铁路建设其实是在补以前缓慢发展的窟窿,因为我们深知在这个人均铁路长度仅几厘米的国家,现有的铁路里程是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因而铁路建设不存在“超前”的说法,我们现在的加速发展,为的是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加速发展高速铁路,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享受出行的便利。现在尽可能地修建标准更高的高速铁路,是为了给今后的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基础更高的平台。这里可以举个例子:1964年,日本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投入运营,初期运营时速为210千米,但50年过去了,这条线路最高运营时速只有270千米。日本高速铁路技术能达到的运营速度远远在这个数值之上,但是就是因为线路基础建设落后,使得更高速的列车没有用武之地。现在,我们修建高铁要尽可能把基础建设的标准抬高,尽量减少后期提速甚至新建线路的成本投入。按照350KM/H(380KM/H)和250KM/H(300KM/H)的设计标准修建我国的高速铁路是根据了当下运营情况和对今后技术发展展望做出的正确决定,不存在技术标准过高或者达不到的情况。
|
2013-7-22 23:16:06
|